中新网北京9月22日电 十四届全国政协第十次双周协商座谈会2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会议。他表示,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
王沪宁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做深做细议政建言、思想引领、凝聚人心工作。要聚焦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协商议政,助推中小学教研工作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推中小学教研质量不断提升,助推中小学教研工作改革不断深化,助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研队伍,助推完善中小学教研保障机制。要持续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习研究宣传,宣传好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历史性成就,讲好人民教育家的生动故事,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郑富芝、张志勇、孟晖、蓝绍敏、洪伟、马景林、潘惠丽、王成斌、王定华和专家叶文梓等发言。大家认为,中小学教研制度是中国教育体系的特色、优势和重要支撑,要明确教研工作职能定位,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加强农村教研体系建设。要抓好教研自身改革,把握教研服务方向,聚焦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化培训体系,推动中小学教师与教研员贯通培养使用。要推动教研资源共享和教研工作创新,加快推进教研数字化,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巴特尔、邵鸿、陈武、王东峰、蒋作君、秦博勇、朱永新出席会议。教育部负责同志介绍有关情况,中央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同志参与协商交流。(完) 【编辑:陈海峰】
中新网太原9月22日电 (任丽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柔功夫”打破“硬约束”,在打造“人才飞地”上谋突破,引进更多“候鸟型”人才,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源动力”……近日,记者参加“智汇长治才聚太行”媒体采访行了解到,山西长治在“柔性引才”上下功夫,多举措引智和引技,厚植发展“新动能”。
长治市人才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人才。任丽娜 摄
长治“柔性引才”是指打破地域论、归属权,以及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限制等条条框框,采取招聘、挂职、兼职、项目合作等形式把专家人才引进来,用“柔功夫”打破“硬约束”,探索建立更加灵活、开放、有效的人才集聚机制。
“对于高端人才,与其和一线城市‘抢人’,不如共享资源。柔性引才正适应了当今人才流动的新形势新变化。”采访中,长治市的许多企业负责人非常支持“柔性引才”,这一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人才空间。
长治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崔鹏琪表示,柔性引才可以将高层次人才以不调动工作关系、不迁移户口的方式,直接向聘任单位提供相关智力服务、技术劳务,破除了传统思维对引才工作的束缚,突破了地域、行业界限对人才流动的限制,有效解决长治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
近年来,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长治市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聘请或联合相关领域院士、博士及其领衔的创新团队开展技术创新或产业化研发合作。山西振东集团建立院士工作站,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建成了“药食同源功能食品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卓越水泥有限公司建立博士工作站,带动了武汉理工大学与长治市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建“长治武理工工程技术研究院”,该研究院已成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
山西振东集团建立院士工作站,建成了“药食同源功能食品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任丽娜 摄
截至目前,长治市累计建成市级院士工作站8家、博士工作站28家,先后吸引10多名院士、200余名博士柔性合作。
既关注“高精尖”,又实现“百花齐放”,长治还重点面向全市规上企业,推行企业科技特派员,通过兼职顾问、候鸟服务、星期天工程师等灵活方式,柔性引进一批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目前,已有85名具有技术成果、能够带动产学研合作、拥有较强研发创新能力的行业专家,与86家企业开展柔性合作,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
近年来,长治市在深化省校合作上持续发力,与省内外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强化合作,吸引112个创新团队,柔性合作专家330余名,达成创新成果转化项目141个,已成功转化应用39个,包括省内高校创新成果13个、省外高校创新成果26个,涉及新材料、新装备、医药健康、能源革命、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行业领域。
2023年,长治市以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和京长对口合作为契机,加大与省内外医疗卫生领域专家人才的柔性合作,全市各相关医院已柔性引进300多名医疗卫生专家,切实提高区域医疗卫生水平。
长治柔性引才,多举措引智和引技,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源动力”,持续厚植发展“新动能”,助力区域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完)